当”布鞋首富“宗庆后慈父般形象深入人心,当娃哈哈的品牌光环几乎与家国情怀绑定,谁能想到,他去世500天后,来自美国的三个非婚生子女突然现身?要求继承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信托权益,以及娃哈哈集团估值超200亿元的股权。
舆论哗然,“布鞋首富”的形象轰然倒塌,成了藏着私生子的复杂男人。在宗馥莉这位众所周知的女儿之外,竟还有6个子女?一场关巨额资产、家族伦理与商业帝国未来的风暴骤然而来。
有人觉得,咱们绝大多数人都没资格评论宗庆后先生?(资产没他丰厚,经历没他传奇,便要缄默)。照此逻辑,史书之上岂非无人可评?昔日宣扬言论自由者,今日搬出这套论调,岂不可笑?
世上本无神,造神者众罢了
人们总热衷造神。看到比自己厉害的人(才华高、技术强、赚钱多……),便怯懦。
昔日Jack马被捧上云端,只因他代言了草根逆袭的集体幻想;宗庆后的朴素形象,完美契合了公众对企业家“艰苦奋斗、家国情怀”的想象。他身披全国劳模、杰出企业家等众多光环,如一座精心擦拭、毫无瑕疵的鎏金神像。
然而神像底座,已布满烈痕。
据披露,宗庆后除宗馥莉外,至少还有三名非婚生子女:长子宗继昌(1996年出生,生母为娃哈哈前高管杜建英)、次女宗婕莉(1998年出生,同母)、幼子宗继盛(约2017年出生,生母被称“三妈”)。三个孩子均为美国籍。
“昌”、“盛”之名,寄托着这位传统老人对“家族永续昌盛”的执念。为了这“昌盛”拼图,他年逾七旬仍执着生子。
也许大佬养情人,不是道德败坏,而是雄性使然。毕竟雄性动物有两大特质:一是打江山,二是传血脉。
弱者不好骗了,强者却塌方了
互联网的发展让大家在未管控前,就更易触及。而像咱们做自媒体,写点儿文字、拍点视频、录点儿歌曲,多是要先取悦自己,遵从内心真实感受,而非迎合他人。
所谓 见天地,见众生,见自己!
见天地的壮阔,见众生的荒诞,最终都是为了看清自己要走的路。可这世上总有一群人,忙着给别人套 "模具"。
宗庆后曾是个完美的 "模具样本"。
这让我想起《芳华》里的刘峰。他是文工团的 "活雷锋",帮人修表、扛钢琴,把好吃的让给别人,可当他对林丁丁流露真情时,瞬间成了 "耍流氓的坏人"。不是他变了,是人们亲手把他塞进 "圣人模具",又亲手砸了这个模具。
造神的逻辑从来如此:我们把自己做不到的克制、达不到的完美,强行安在某个人身上,再用这把 "完美尺子" 丈量世界。宗庆后被捧成 "德高望重" 的神,马斯克却能在 "贪财好色" 的标签里活得自在 —— 因为前者被架上了神坛,后者从未装过神。
有时候历史悠久其实也挺好,因为很多事件都能找到相似案例。只不过前车之鉴,易被遗忘。
例如把清朝政府比作一家企业,你会发现它的产品体验烂到爆,几乎99%的用户痛斥,毫无底线的公司却延续了268年?而这公司更像是个外包公司,它成功活过两百多年不是因为得民心,而是统治技术。
它并不希望言论自由,相反举全国之力闭关锁国,内防汉人,外防洋人。可奇妙的是皇室成员和外界沟通频繁,所以其实他们自己是开眼看世界的,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。他们也不是愚蠢到认不清外面科技的力量,他们只是坏,坏到只想维持稳定统治,弱民愚民,更不愿民众建言献策。
也许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谁也不信任谁的时代,幸福感和信任感都在慢慢被消耗,同情心也在慢慢被消耗,各种人际关系都在慢慢被撕裂。
1. 带着面具的人类
企业做大做强,再创辉煌,一方面看确实是好事。哪怕给员工提高福利待遇,给社会做些许贡献,都是会被歌颂的人设。
但有时候,坏事儿的就是这人设,尤其是毫无瑕疵的人设。
或许屠龙少年,也会成恶龙。
所以,要么就别立人设,也别搞造神和个人崇拜那一套。真实点,接地气点不就行了?国外马斯克贪财好色,反倒大家不会产生某种英雄主义人设感,也不大存在塌方的事件了。
让年轻人要脱掉“长衫”,却让他们不得不上台唱出折子戏,估计他们自己也不太乐意,只是外界给他宣扬的人设就如此。
可到头来,要毁掉一个人,推翻人设、搞臭名声,基本就行了。
造神之后,一旦这个“神”出现瑕疵,就会被打到。
2. 当代奴才
我见过太多 "仰视后遗症":有人追着企业家的演讲做笔记,以为能抄到 "成功密码";有人对着富豪的发家史顶礼膜拜,觉得 "他说的都是真理";还有人把 "成为他那样的人" 当人生目标,却忘了对方的鞋里,可能藏着自己穿不惯的沙子。
可悲的是:围绕财富与权力形成的“奴才逻辑”。
金钱至上的时代,对成功者的追捧近乎谄媚。一旦富豪被推上神坛,其行为便获得某种免罪权。“我们能像他那么多资产,在那个位置上,肯定还比他玩得花!”、“贪财好色又不是啥毛病?你们这些穷逼思维!”
这套逻辑,将金钱凌驾于道德之上。有钱,婚外情成了“风流韵事”;有钱,非婚生子女成了“开枝散叶”;有钱,对法律与公序良俗的挑战也被轻描淡写。
有钱,即有理。
所以,你看吧,“自有大儒辩经”,诚不欺我啊。
当普通人出轨面临社会性死亡,富豪的“三妻四妾”却被合理化。这种双标准,本质是精神上的自我矮化,是“奴才“对“主子“无底线的宽容。
宗馥莉作为女儿,难道会欣然接受伟岸的父亲带个二奶三奶?
她被迫卷入的遗产争夺战,正是父亲隐秘生活留给她的残酷现实。
人之所以为人,在于能克制欲望、承担责任、知晓边界 、知道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
若以金钱为尺丈量道德,人兽何异?
可至此讨论的所有的种种,完全忽略掉了热点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的更严肃的问题。比如,这背后是否涉及国有资产转移,有一次推上风口浪尖,上一次还是联想的柳传志。再比如法案,私生子有继承权,也伤害了本就脆弱的婚姻。
3. 老师,我太想进步了
这句台词也让很多人看道:权力再小,掀起桌子力量也是巨大的。
普通人出轨,会被骂 "道德败坏";有钱人出轨,总有人替他辩解 "男人都这样"、" 有本事你也来啊 "。仿佛金钱成了道德的 "免罪符",资产过亿,可抵消所有伦理争议。
So这个世界的潜规则,都是掌握话语权的强者构建,
我们看到的 "事实",都是强者想让我们看到的。
对权贵祛魅的真相,不是说“非富即贵者皆恶人”,而是说“富贵险中求,王位危中得”。
人是有七情六欲的,品尝过这滋味,不会那么容易退场。
人的欲望,像深渊一样深不见底。当看过的圈子越多,越能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混沌。而每个大富大贵的人,更不可能有着纯净水般的过往。
也许以前东方红的光芒万丈,才是很多人怀念伟人、先辈们的原因。
农民愁收成,老板愁周转,富豪愁遗产。
谁的人生不是在渡劫?
区别只是:
有人渡的是温饱劫,有人渡的是欲望劫。
4. 草台班子,无叼所谓
清醒的人,似乎早就看透这幕大戏。与其仰望虚无缥缈的神祇,不如:
多读书增见识,或是练技能抗风险;或是学理财避陷阱,亦或是修心性少焦虑。你有没有发现,也有很多人极少发朋友圈,甚至从来不发。顶多转发、点赞。但是,他们也并非是怯懦的社恐,而是默默积聚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人。
他们 虽认清:命运>努力 也不放弃努力,不忽视努力,更不会躺平!
当然,乐意经常分享新鲜事到朋友圈的人也并非爱显摆的社牛,而是乐在其中的知足者。
也许这些“八卦事件”不会在他们心中激起一丝涟漪,因为他们深知:
与其羡慕他人的波澜壮阔,不如一笔一画写好自己的人生。
当神像崩塌的烟尘散去,这世上最该仰视的,从来不是别人的光环,
而是你自己站起来的样子。
不攀比,不羡慕,珍惜眼前人,过好每一天。
外界的声音,无叼所谓。
安全提示
您将要访问:
我们无法验证此外链的网页内容是否合规,我们亦不对此网页进行任何内容负责,请注意甄别安全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