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喜讲太绝对的话,也知道标题一换,流量再增半。正如,现在你能看到我这篇文章,可能就源自发表前,我改了标题吧。
信息差,不会因技术进步就不存在。
提示:本文探讨内容,估计身处信息围城的人是听不进去吧?
而劝不动、拦不住的,或许是命数!总要撞了南墙,才知回头。只是这南墙,撞上去的代价,往往超出想象。
社交永动机 VS 人性
而看似“拒人千里”的标签 — 网名后缀+(已婚,不私聊) 竟成了某种隐秘的“兴奋点”。它像一层欲盖弥彰的薄纱,非但没有隔绝窥探,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好奇与试探:
这“已婚”是宣告主权,还是欲擒故纵?
这“不私聊”是真心拒绝,还是待价而沽的门槛?
高明的“情绪价值”
九边陷阱的操盘手们,堪称“攻心大师”。这类披着“网恋”外衣的杀猪盘,触达20省28地,吸血1.5亿。其高明之处在于:精准投放“情绪价值”。小恩小惠及时兑现,编织暴富美梦;假商会、成功人士站台背书;甚至披上“慈善”外衣,玩到极致。
很多人想着找到灵魂契合懂你的人,迁就你的人。可背后门道,比抵御诈骗团伙还难!
长沙的丁女士回顾被骗经历时说:骗子能提供情绪价值,而我老公不会。骗子点外卖和榴莲给我、喊我离婚,三天两头电话视频,被哄骗得还挺开心的……嗨,骗子编织的温柔乡,让看似缺爱的灵魂如饮鸩止渴。
多讽刺啊:难道有些女人觉得除了这辈子嫁错了人,其他的她都永远没错。
也许真的只有骗子才是真心的,嗯,真心想骗你。真棒,付费享受了情绪价值。
更令人瞠目的是,骗子一句“我不许你老公碰你!” 竟被某些女性视为“深情告白”和“精神占有”的浪漫?!这已不仅是愚蠢,更是自我认知的彻底迷失。将情感寄托于虚无缥缈的“网友”,却对枕边人关闭沟通渠道,本质是对婚姻责任的逃避与懦弱。 看不上同舟共济的伴侣,却对屏幕那头的人掏心掏肺?何其荒谬!
这种情感操控,是PUA技术在婚恋诈骗中的升级应用。骗子利用女性在婚姻中可能存在的孤独、不被理解、渴望浪漫等心理,进行“情感勒索”和“孤立化”操作,逐步瓦解其现实关系,最终达到财色兼收的目的。
此外,常在河边走,哪有不湿鞋?要注意别染病!线上“情郎”可能同时是多名女性的“灵魂伴侣”,混乱的线下关系(一旦突破“不私聊”界限)极易传播性病。
我也警示过也许男女交往,先要互换体检单
单亲妈妈增多?
其实人一辈子,如果事业暂无所大成,选择个好的配偶至关重要,除非你打算一人过。人生如逆旅,择一良伴同行很重要。
不少人喜欢拽几句文言文,看似高雅,却没领悟精髓。例如:贤妻扶我青云志,我还贤妻万两金。那实在没有的话,有人又要说了:无人扶我凌云志,我自踏雪至山巅。当然了,还有更离谱的:
无人扶我凌云志,那是他们没本事。(有点无所谓,也有点怨怼与推责)
不管是自己争气给自己信心,还是他人给予的精神等层面的支持,看似都说得通,需代入到婚后的情况再去讨论了。
于是,一个新的标签诞生:单亲妈妈(不私聊)。 这个标签的潜台词,比“已婚(不私聊)”更进一步了。它试图传递“独立自强”的形象,同时暗示着“可接触但需成本”的微妙信号。在猴精猴精的男人们眼中,多少有点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意思。“不私聊”或许意味着“不能免费聊”。
但是你要问这些男人,能不能娶她们?
他们会清醒地回答:不不不,玩玩可以。
婚外情,是因为社会宽容度过大?
也有人说是因为贫贱夫妻百事哀?怎么破局
难不成这导致婚外情增多?
DNA亲子鉴定都做广告了,许是有需求吧。

写到这里,想起以前比较有意思的保险,情侣如多少年不分手,可获得一定金额的结婚保障金。那会有一款保险产品,保婚姻吗?
当代女性压力大
一些女性可能由于带娃辛苦,会各种抱怨,积怨已久肆意撒气到家人。可是,完全没有这样的认知: 没人帮你时,放过自己!简化家务、饭菜简略、减少购物,过得去就好。保持好心情,才对孩子有益! 优先培养孩子人品和独立性,其他不必苛求。
一女性网友说: 认清现实,孩子是自己的,也是责任!老公赚钱养家也努力也辛苦,总不能又总让他带娃。老公时常出差,没人帮我的时候很苦恼,但我告诉自己:放过自己!不想做饭/打扫卫生 那就暂缓。我的情绪最关键! 崩溃难免,但调整好治愈自己。补充: 有时陷在情绪里,确实需要旁人点醒。
被侵蚀的底线
科学家钱学森说: “想要瓦解一个民族,只要抽掉男人的脊梁和血性,拿走女人的廉耻和善良,社会风气坏了,几代人也难以修复。”
“人妻少妇情结”、“已婚不私聊”标签的暧昧、对婚外情日益增长的“宽容”,正是“廉耻与善良”被逐渐侵蚀的征兆。对于男性亦如是,有孟德心,没曹操命。
当“追求自我”被无限放大,而家庭责任、婚姻忠诚、对他人(尤其是伴侣)的尊重等基本价值被抛诸脑后,社会根基必然动摇。
庆幸的是,越来越多男性也开始“睁眼看世界”,亦或者是惨痛经历后的觉醒。
![]() |
可是啊,话又说回来,世界本不完美。 能量守恒定律在人生中同样适用:
⚪事业有成者,婚姻或亮红灯;
⚪家庭美满者,身体或需保养;
⚪成就斐然者,或感六亲疏离…
有人说“枕边人非心上人”? 可曾想过,当初他/她何尝不是你心尖上的人?
一网友分享他们是大学情侣一起共苦同甘、相互体谅、家庭幸福的例子,正是对这种“不完美守恒”的最好回应:他们选择了珍惜与经营。
破局之道:唯有自渡?
也许人生怎么选,都可能有波折,都会有遗憾,关键在于如何应对。我们要做的是自我升级,丰盈精神世界,享受当下。
升级内心,丰盈精神: 将向外索求(尤其是虚幻网络情感)的精力,转向内在建设。阅读、学习、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,建立稳固的精神支柱。警惕: 过度依赖网络社交获取情感满足,如同饮鸩止渴。
务实行动,打拼物质: 经济独立,是人格独立的基石。与其幻想“懂你的人”从天而降解决困境,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能力,积累资本。
珍惜当下,经营拥有: 关注眼前真实的幸福——健康的身体、可爱的孩子、尚可努力的伴侣、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。小确幸源于对“已有”之物的感恩与用心经营。
停止内耗,强大心态: 不因他人一言一语过度解读、自我否定。爱时,少猜忌,多沟通;散时,不诋毁,向前看。 行动,是治愈内耗的良药。
重建对婚姻的敬畏: 理解婚姻不仅是爱情,更是责任、承诺与共同成长。提高背叛的成本(社会舆论+法律完善),倡导契约精神。
学会在“不完美”中自渡成长,或许这才是抵御侵蚀、守护心扉的良药。
不是眼睛迷失了方向,可能心本就无光。
我们都渴望阳光,但也无法否认每个时代都有其阴暗面。“已婚(不私聊)”这个标签,像一面棱镜,折射出社交异化、情感诈骗、婚姻脆弱、价值观迷茫等多重社会病灶。它可能源于个体的孤独与迷茫,也可能成为猎食者精心设计的诱饵。
信息差之下,还有多少心扉被“高明”地撬动,多少家庭在无声中崩解?
这绝非讽刺,而是一场关于人性弱点与社会风气的沉重叩问。 撬动的,是那些渴望被理解、被珍视却迷失方向的脆弱心房;暴露的,是整个社会在快节奏与信息洪流中对基本价值守护的失衡。
人间值得,在于清醒自持,而非饮鸩止渴。
安全提示
您将要访问:
我们无法验证此外链的网页内容是否合规,我们亦不对此网页进行任何内容负责,请注意甄别安全性!